【编者按】为进一步展示今年以来淄博市高品质民生建设工作成效,提高群众对民生政策知晓率,淄博市高品质民生建设和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淄博市委宣传部组织各级媒体开展“行进式”“蹲点式”“回头看”采访,突出群众视角和百姓感知,推出连续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今年以来民生领域的新变化、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爱淄博、兴淄博的情怀,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品质民生看变化·媒体在行动”专栏,第一篇推出聚焦淄博市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报道。
-----------
速豹新闻网淄博讯(记者 苗露)今年以来,淄博市教育局锚定教育高品质发展目标,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为目标,创新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淄博市教育发展高位运行、多点突破。
实施强校扩优行动,建立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
坚持行政主导。基于区域教育发展需要,坚持行政主导推动教育集团建设,切实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淄博市建成教育集团82个,从学段看,纯小学教育集团37个,纯初中教育集团12个,纯高中教育集团1个,小初混合型教育集团23个,初高中混合型教育集团5个,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混合教育集团4个;从城乡结合方式看,城乡学校共建教育集团53个,城区学校间“以强带弱”教育集团11个、“以老带新”教育集团9个。以张店区为例,将相对薄弱的九级塔小学、潘庄小学、修文学校公办班,分别划归为凯瑞小学、潘南小学、祥瑞园小学的分校区,将新投入使用的齐润小学作为祥瑞园小学分校区,组建了祥瑞园小学教育集团,将新投入使用的北苑小学作为重庆路小学分校区,组建了重庆路小学教育集团,将新投入使用的重庆路中学作为张店八中分校区组建张店八中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加快扩大,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优质教育需求。
注重因校制宜。鼓励学校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创新教育集团形式,目前,淄博市较成熟的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有紧密融合型、结对联盟型两个类型。紧密融合型教育集团实行“一长多校”等管理办法,在人员、经费、管理、考核等方面高度融合,由核心校带动成员校快速优质发展,实现核心校与成员校“优势互补、多峰并起”。对于不具备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条件的,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组建结对联盟型教育集团,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联合教研、课程共享等交流活动,促进区域内学校融合发展、互通有无。目前,淄博市紧密融合型教育集团有29个、结对联盟型教育集团有53个。
完善运行管理。集团化办学坚持“1统一4创新”,即统一集团章程,创新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支持保障机制等。将推进教育集团建设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教育履职评价,鼓励指导区县开拓创新,在集团内部建立特殊禀赋学生培养、强基计划、强课提质等方面新发展格局。比如,临淄区将集团化办学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事项,制定《临淄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统筹教育集团办学改革。比如,桓台县制定《义务教育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方案(试行)》,从制度建设、队伍管理、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特色创新等方面对教育集团进行“捆绑考核”和“单独考核”。再比如,高青县9个学区教育集团实现人、财、物、岗位、职称等方面的统筹共享。
共享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成员校之间,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力度,共同打造高效课堂;推行集团内课程资源共享,作业统一优化管控,落实“双减”措施;建立学生社团活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课后服务协同开展机制。比如,淄川区北关小学教育集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造条件实施“共上一节课活动”,打造集团“成员校无缝对接、资源实时共享”教育新模式。再比如,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华侨城教育集团、宝山教育集团统一组织集体备课、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分享、教师课堂教学研讨等系列活动,转变了集团内薄弱校教师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共建优质师资。近年来,淄博市名师名校长培养质量走在了全省前列,淄博市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名师数量居全省第一,2022年全省遴选推荐的1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人选中我市有6人,被省教育厅誉为名师培养的“淄博现象”。淄博充分借力名师资源,探索区域名师工作室建在集团的新机制,加大集团内部管理干部和教师交流力度。2022年,2053名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其中,教育集团内部交流轮岗人员687人,占比近三分之一,有力助推教育集团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比如,张店区采取学区教研管理模式,发挥“合作学习”“余映潮工作室”等项目的培训作用,推行基于合作学习的“一日研修”活动,推动区域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再比如,各区县建立定期校长交流任职制度,引导优秀中小学校长到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工作。
高效推进教育民生实事落实落细
加快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今年以来,淄博市新建成投入使用中小学校14所、幼儿园31处。新改扩建9所中小学,新改扩建幼儿园42处。老城区办学条件不达标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扎实推进,49个校园校舍类项目已竣工43个。新投入1.5亿元,有序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项目二期建设,1126套智慧黑板已全部安装到位,常态化实现名师“开课”到农村学校,惠及师生20万人次,被教育部评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
落实落细学生身心关爱措施。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实践研究,在国家“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试用研讨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淄博市所有义务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并逐步向午休午餐、暑期托管延伸,惠及学生38万余人,将课后服务真正打造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常态化加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淄博市1595家培训机构已开展线上运营964家,完成国家要求“课程总量41%上架”的工作目标,1个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成绩位居全省第一,以高出第二名259.47分的绝对优势取得省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实现“九连冠”。建成10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更换中小学护眼灯教室7044间,更换可调节课桌椅数29.74万套;更换使用防近视作业本已完成425所,完成比94.65%。26所学校入选“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学校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位。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高新区、经开区、文昌湖区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午餐补贴制度,其他区县加快落实。
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好学之城”。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以一份份亮眼成绩单不断擦亮淄博品质教育品牌。一是育人质量实现多点突破。淄博市被认定为山东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勇夺全省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16个,位列全省第二,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经验名单。夏季高考实现本科和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在连年高位运行基础上的“双增加”,清北“强基计划”、空军飞行员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春季高考勇夺五个专业全省第一名。参加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获奖总数比2021年翻一番,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荣获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50个,获奖率全省第一。二是产教融合高地建设加力提速。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青科大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启用,山东工艺美院淄博校区建设顺利推进。淄博师专、淄博职业学院升格本科院校列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独占全省专升本高校数的1/3。全面启用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开启“中国中职—德国本科”合作办学新模式。建设12个共享性大型实习实训基地,遴选首批20个现代产业学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今年驻淄高校留淄人数达到7650人,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三是教育为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学前教育阶段在全省率先推行“幼随长”招生录取方式,切实减轻孩子求学和家长接送负担。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推进义务教育“零证明”入学和全程网办,接收进外来工人员子女11911人。试点运行“点对点”定制公交线路8条,有效改善了上下学高峰时段校园周边道路拥堵等问题。
责编: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