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淄博频道>内容详情

笔会|我听父亲讲雷锋

2022-04-12 18:45: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淄博高新区   杨金辉

 

幼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父亲曾和雷锋在一起的事。父亲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讲述他和雷锋的经历时,我才为父亲的经历而骄傲。后来我问父亲雷锋在他心目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笑着说,雷锋个头不高,中等身材,长得英俊,说话总是带笑,为人特别和善,也特别善于助人为乐,是谦虚谨慎、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那种青年。

父亲说,雷锋刚到鞍钢化工厂洗煤车间时,是一名驾驶苏式链轨推煤机的司机,驾驶这种大型链轨推煤机和在农田驾驶小型拖拉机有所不同,那种机器马力大,既笨重又不好发动,尤其冬天,更是麻烦。雷锋为了发动机车,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他素日干净的脸庞,常常被煤灰涂得像挖煤工一样黑。

雷锋平时的人缘特好,他喜欢和大家说他家乡的革命故事,也特别注重团结同志、关心同志。那时候大家生活都比较困难,雷锋就常常买一大包土豆煮好与大家分享。有时候同事向他借钱,他从不小气,总是热情有加。父亲的宿舍和雷锋的宿舍一墙之隔,雷锋还是车间里的文化辅导员,学习马列和《毛泽东选集》他最积极,不但平时注重学习政治类的书,其他书他也爱读。一次,他听说车间一名青年从图书室借书时,把感到有意思的页码撕下来自己保存,非常生气,立即对此事进行了解,那名青年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承认了错误。

其实雷锋对参军早有向往,那年一到验兵时,他就积极报名,据说他在体检时因体重和个头原因很快被刷下,为了参军,他在验兵处好一番央求,最后是他参军的执着感化了部队的征兵人员,终于实现了参军的梦想。他到了部队真是像他在日记里写的那样,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很快成为一名五好战士。那年我父亲也想参军,可他因为眼睛近视未能如愿。

父亲1962年从鞍钢支农回乡后,曾当过八年的民办教师和六年村支部书记,一生喜欢读书,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写新闻稿,曾多年被市区评为优秀通讯员,后又到乡政府参与写志。他平时喜欢读马列和《毛泽东选集》等,也很喜欢读文学作品,比如浩然、刘绍棠、赵树理的小说,常说将来也要写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

父亲当教师时,就鼓励学生们平时要多读书,向雷锋那样热爱学习。记得那时很多学生喜欢在傍晚到我家与父亲谈写作。这时,我父亲就会把很多杂志和报社内部学习资料拿给大家看。

我喜欢读书和写作与他的教诲分不开。记得那年他从书店买回一部长篇小说《红岩》,还有浩然文集、赵树理文集,这些书让我受益匪浅。父亲说,读书就像蚕吃桑叶,吃上桑叶你才能吐丝呢!我从此记住了父亲这句话。

记得那时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我写了第一篇通讯稿,题目叫《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朵花开满处香》,发在《淄博日报》二版头条,那时《淄博日报》是小版,发一篇稿件是多么荣幸的事,据说当时报纸印刷还是人工捡字呢,一篇八百字的文章能登上,简直就是一件大喜事!至今我还记得父亲说:“一朵花开四处香,改为一朵花开满处香,这样更好!写文章要反复推敲,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写文章也要学习雷锋的认真劲和螺丝钉精神!”1996年,我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文章时,父亲拿着刊物说,搞文学很苦,那是一种多方面的苦,你先品尝了这种苦,才会得到不一样的甜。后来我的儿子考上大学时,他就嘱咐孙子要好好攻读,将来考个博士,果然他的孙子按照他的期望成为一名名牌大学的医学博士。每年在我们取得一次次进步时,学习雷锋勤奋学习和发扬螺丝钉精神这句箴言,自然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记得2007年7月父亲病逝前还说:“我和雷锋在一个车间,遗憾的是没能留下一张照片,那时拍照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我是电工,平时事情多,他与车间的工友们拍照时我有事没参加。机会就这样错过了。虽然没能在一起拍照,但我心中的这张照片要比那张照片清晰得多!”

编辑:国昕怡

责编:苗露

速豹新闻网编辑: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