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淄博讯(记者 苗露 通讯员 司志皓 董明月)村集体增收140余万元、13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共富大棚”6个试点村每村分红3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经验做法被省农业农村厅推广、“岭子镇乡村振兴纪实”荣获2022山东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说起岭子镇自深化“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的丰硕成果,党委书记赵聪如数家珍。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跨越发展中,淄川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改革赋能、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推进“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岭子镇通过探索构建“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企业带动、金融赋能、联农抱团”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逐步实现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分红、集体有增收、支部有权威的改革目标,一幅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小馒头“蒸出”乡村好日子
5月15日中午,临近“放心馒头房”,村民们远远就闻到一阵热馍的甜香。烟雾的氤氲中,两位工人正忙着下笼。刚出锅的热馍又白又香、热气腾腾。照例,今天中午王涛又来买馒头了,自从村里建了“放心馒头房”后,王涛几乎每天中午都要来买馒头,还顺便关心一下当天馒头房的生产与销售。“村里大多数的人都来这里买馒头,一是干净卫生吃着放心,二是便宜实惠,比个体馒头房便宜一毛钱。入了股,就是股东,馒头房就是咱自家的事。”他提着刚出锅的白面馒头,满意地说道。除了来买馒头,许多村民还踊跃到馒头房做志愿者,馒头摊凉、精选包装、装卸发货、跟车运送。
作为全区“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试点,小王家庄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党建为引领,制定早、中、长三期6个改革项目,通过组建土地、旅游、劳务、置业等股份合作社。利用岭子镇邮政快速公共服务中心闲置房屋,村集体投资10万元,村民变股民形式筹资14万元,打造放心馒头房,实现收入6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分红、股东分红和全体股民二次分红,形成单村发展、激发内生动力的增收模式。不起眼的小馒头“蒸”出了大收益。
多村联动:大棚里“种出”共富好钱景
在岭子镇俊岭农业的大棚外,菜贩已经等候多时,一箱箱包装好的西红柿正被装进运输车。棚内则是另一番景象,嫣红的西红柿长势喜人。“咱们这西红柿,入口酸甜适宜,味美多汁,根本不愁卖!”65岁的沈远通采摘手法娴熟,满脸喜悦,说话中气十足。“今年截至目前,一个大棚的西红柿收成已有两万斤,受益在8万元左右,目前还在持续创收中。” 俊岭农业负责人贾锡斌介绍说。
随着“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的深入推进,2022年,岭子镇以俊岭农业为龙头,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纳入到合作社中来,由俊岭农业免费提供大棚,探索实施多村联合体共富模式,一期已有台头、上店、小口等6个试点村实施“共富大棚”项目。以租赁形式,承租俊岭农业1800平方米左右的大棚,签订租赁合同,发展大棚农业,再由俊岭农业统一保底价格收购,利用俊岭农业的品牌和规模效应,打造高品质、高端蔬菜品牌,实现产品收益最大化,解决销售难题,降低经营风险。首批试点6个村年均增收8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强村联弱村、多村联合体的改革目标。
示范带动:小菌种“鼓起”百姓钱袋子
走进岭子镇北石村,62岁的村民李克红正握着一柄小小的羊肚菌,认真仔细地修剪根部。“这个季节,我们村的羊肚菌已全部摘完了,今年亩产达到600斤左右,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修剪、烘干等深加工,这30亩羊肚菌,预计能增收15万元左右,可带动全村劳动力40余人,今年夏季我们还有草菇,亩产大约在5000斤......”说起今年村里食用菌的收成,村民们信心满满,很是欢喜。
北石村地处岭子西南山区,群山环绕、土地肥沃,是一片充满潜力的热土。由于缺乏合适的产业项目,长期以来发展滞后,是镇里出了名的“穷村”。“去年以来,我们围绕自身资源基础,谋划发展食用菌培育、养殖产业,全体村民以资金、土地、资源入股,建设加工车间、冷库和羊肚菌大棚,村集体年均增收超过10万元,带动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千元以上,形成多点发力、村强民富的增收模式。”村书记孙运秋说道。
“今年,我们计划在俊岭农业投资200万元,开展‘共富大棚’二期项目,让5-8个集体收入相对较低的村免费使用大棚,种植食用菌,增加村集体收入。”岭子镇党委书记赵聪表示:“除了“共富大棚”建设,岭子镇还创新实施“岭上合伙人”模式,重点打造北石村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把北石村增收模式复制到黄家峪、小口、沈家、大口等4-8个村,让“三变三联改革”逐步实现全域推进的改革目标,争取2023年全镇所有村居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真正打造强村富民的‘岭子模式’。”
责编: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