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李富广
近读鹿奉俊先生散文集《鲁山淄河情》,无时不被他讴歌新时代,颂扬家乡美的炙热情怀所感动。他根植于故乡沃土,把文学创作始终当作事业来追求,尤其退休闲赋后,作为已逾古稀之年的老领导、老前辈,畅怀乡愁,笔耕不辍,那种激情燃烧的写作热情,令人钦佩。
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鹿奉俊先生自2016年6月退休,为报答党恩、回馈家乡,用“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制定写作计划、列出写作篇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倒排工期“,创作完成了近30万字的《鲁山淄河情》,向党的百年华诞敬献了一份厚礼,实现了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老党员的夙愿。在写作过程中,他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即使是2019年夏天因病手术,躺在病床上也没有停止“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字斟句酌。正如他后记中所言,多少往来事,付之一瞬间。人这一辈子很短暂,不知不觉已步入了古稀的暮岁。人的一生潜在或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努力将自己想办的事办好,把想干的事干成,好好珍惜每一天,方可不留遗憾。退休后的日子里,他一直保持着正常上下班的作息习惯,近乎呆板的自律,招来朋友们“自由点、放松点、多休息“的善意劝告,但他仍然我行我素,快乐地为他的散文创作忙碌着,虽然有时为表达对家乡真挚的情感而绞尽脑汁,甚至”食不甘味、卧不安席“,但他乐此不疲地奔走在”自讨苦找罪受“的道路上,直至《鲁山淄河情》付梓出版。
《鲁山淄河情》共分为“乡愁情韵“、”童谣唱趣“、”亲情命缘“、”梦萦鲁山“和”游记.琐议“五辑,收录散文170篇,大部分作品是对家乡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生活场景的描绘和赞美,也有对域外风景事务的叙述,同时也有借事托物,陈情阐理,褒善贬恶的精彩篇章。不敢妄言字字珠玑,但就采用散文方式记载《池上板栗》《池上梨》《家乡的长虹枣》《古槐有传奇》等,可谓别出心裁匠心独具。《故事虽短 受益匪浅》《读”动物寓言“的启示》《诗意,注满二十四节气》《称有话说》等,则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将所闻所思所感所悟融入其中,读来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既耐人寻味,又极易产生共情和共鸣。歌颂母亲的篇章用情至深,正应了”无情未必真英雄“之说。《母亲是一种岁月》《慈母水饺情》《母教之美》等,当读到母亲用25年时间攒下9300元钱时,内心一阵酸楚,泪湿双眼,正如鹿奉俊先生发自内心的呐喊,这哪里是钱,分明是母亲的汗,母亲的泪,母亲的血,母亲的爱……把散文集从头读到尾,细细品味鹿奉俊先生遣词造句用语,可以说他驾轻就熟的文字表现力,也是集子的一大突出亮点。如《池上书简:乡恋恩眷》描写公社机关家属院的境况,从拼桌吃饭到等着喝开水,再到小孩儿拿个小碗在羊肉锅前等着的情景,看似简单的几个场景组合,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美好和谐的小天地,叠加朴实的生活铺陈开来,灵气活现,如临其境,韵味十足。文字的优美离不开意境,而意境的深邃则离不开融入真情的诗意表达。如散文集《鲁山颂》《鲁山的春天》《美哉,源泉》等,鹿奉俊先生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熔铸其中,把美丽的家乡图景升华成对山水的认知,引导读者在阅读中陶醉,在欣赏中升华,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到那片热土的深邃、厚重和美好。
文学是人学,更是心学。鹿奉俊先生对家乡的爱,对故土的情,凝练成一篇篇隽永深情的散文,他的文字似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不论叙事、抒情还是描述,清新舒缓,千回百转,感情真挚,淋漓酣畅。在初夏的静谧之夜,静静翻阅欣赏,诗意的芬芳浸润心脾,不知不觉忘却了市井的喧嚣浮躁,随着鹿奉俊先生至纯至真的灵动笔触,去体味镌刻在他记忆深处的乡愁,用激荡起的热爱生命之本心,去感悟他对家乡故土千丝万缕的情意。
我和鹿奉俊先生工作上素无交集,生活上亦没往来,对他的初识,仅限于偶然在坊间听到对他只言片语的赞美。源自新同事牵线搭桥,因缘际会,更因为读了他的《鲁山淄河情》,才慢慢走近了这位为官,以慈悲之心立世,刚正不阿;为人,以真诚之心处友,襟怀坦荡;为文,以情怀之心担当,文如其人。掩卷慎思,真切感受到鹿奉俊先生做人,脚踏实地,安分守己;做事,坚守初心,无愧故里。这或许就是从散文集中读出的应有之义。
你有多热爱就有多深情。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愿你在捧读这本散文集时,会有更多所思所悟所获。
(作者系淄博职业学院纪委书记 监察专员)
责编: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