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淄博讯(记者 苗露 王盛利 通讯员 郑宁 傅洪亮)近日,淄博市卫健委会同淄博市财政局聘请省级专家对淄博市2023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淄博高新区获得全市第三名。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国家实行12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直接受益。
财政保障有力。2023年,淄博高新区扎实推进高品质民生建设,淄博高新区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2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9元,淄博高新区财政积极筹措资金,每季度定期预拨财政补助,年底按照基层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将全部财政补助拨付到位。
组织体系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面广,涉及基层卫生、妇幼保健、疾控、卫生监督、中医药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协调难度大,淄博高新区卫健中心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项目,直接调度、直接协调、直接部署,确保了项目实施的顺畅、高效。按照淄博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淄博市卫健委年轻干部刘璐到淄博高新区卫健中心挂职。作为淄博高新区牵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科室主要负责人,刘璐一心扑到项目上,带领科室人员全员挂包项目,做到科室人人抓项目、人人是专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基层医疗机构,2023年一季度,淄博高新区卫健中心在组织人事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领导班子公开选聘,为5家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党政副职19人,其中,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配备1名熟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班子成员,专职负责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省级项目专家担任班子成员的两处基层医疗机构在2023年度区级项目考核中,分别取得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绩。
创新工作措施。淄博高新区积极探索“双基融合”工作模式,统筹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同步安排、同步服务、同步督导、同步考核,结合群众需求,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上扩面提质,进一步扩大服务人群和服务项目,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深度融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双促双提。淄博高新区卫健中心建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周督导周例会制度,针对基本公共卫生考核14项核心指标,每周组织各基层医疗机构分管负责人、业务骨干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督导完成后立即召开周例会,集中反馈问题,共同分析原因、研究措施、交流经验。2023年共开展26期周督导周例会,在大幅提升各项指标的同时,培养锻炼了一支由10余名专家组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家团队。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日常管理“1+1”绩效考核,由淄博高新区卫健中心直接组织专家团队一考到底,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发放挂钩,按考核成绩分档管理,对完成任务不好、连续排名落后的,实行末位淘汰,取消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质,倒逼项目质量提升。
做好工作关键在人。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质量。淄博高新区卫健中心建立半年考核、季度练兵、月专题培训机制,2023年,先后聘请省级专家11名、市级专家10名,对基层医疗机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考核指导,每季度组织全区范围大型业务练兵,累计培训医务人员470人次。各基层医疗机构每月组织乡村医生项目专题培训,大幅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一年来,淄博高新区40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既坐堂行医,又送医入户,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53501人,管理高血压患者25903人、糖尿病患者10968人、65岁以上老年人38957人、孕产妇1094人、7岁以下儿童13181人,有力促进了淄博高新区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降低了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建立起了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编辑:王盛利
责编: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