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肿瘤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此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数在中年。虽然病因还未完全明确,但大量资料表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癌前病变及遗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近期,世博高新医院普外科收治了一名胃恶性肿瘤的患者,并为其进行手术治疗。
病例摘要
患者,男,67岁,自述5天前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贲门粘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除外腺肿瘤,送检组织较少;“降结肠”低级别管状腺瘤。之后患者出现纳差,偶伴腹胀的症状。
既往史:4月28日在我院行胃镜检查,胃体粘膜,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HP(-),“胃窦粘膜”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贲门粘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除外腺肿瘤,送检组织较少;“降结肠”低级别管状腺瘤。
治疗过程:经过胃镜检查诊断患者为“胃恶性肿瘤”,肿瘤较大,普外科毕德明主任带领医护团队成功为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了胃全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健康科普
导致胃恶性肿瘤的原因有哪些?
1、吸烟
根据数据的表明,吸烟是会让我们的发病率提高到1.5倍。
2、喜欢烧烤
当食物在烧烤的过程中,是非常容易出现导致肿瘤疾病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一旦进入到我们的体内,就会伤害我们的胃,引发疾病。
3、爱吃腌制食品
当食物在腌制的时候,基本都会放入一些盐下去,在腌制的时候,很多物质都会发生反应,其中就很容易异变出一些导致疾病发生的物质。
4、经常摄入高盐食物
现在很多人的口味变得越来越重的,而高盐食物也受到了大家的喜欢。虽然高盐的食物并没有直接导致肿瘤疾病的效果,但是当我们经常吃高盐食物的话,就会导致我们的胃粘膜遭到破坏,这样就会引发疾病。
5、遗传因素
胃恶性肿瘤存在家族聚集性现象,有报道,患者家属中疾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
6、慢性胃病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的患者,也有可能发展为胃恶性肿瘤。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由于胃黏膜功能及结构异常,胃液游离酸减少,胃液内细菌增加,使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增加,亚硝基化合物已证实可引起疾病。
早期症状预警
1、呕吐
确诊的病例中,呕吐的临床症状占了四成。
2、心窝部痛
这种痛不严重,与进食没关系,安静休养时容易表现出来。
3、上腹部饱胀感
通常吃一点食物就觉得饱胀,不想再进食且伴有恶心等不适。
4、胃溃疡患者无规律胃痛
胃溃疡癌变几率在2~10%,如果胃痛较以往发生明显改变,如钝痛、剧痛,应警惕。
5、嗝声不断
胃恶性肿瘤是引起顽固性呃逆的原因之一。如果打嗝持续48小时以上应提高警惕。
6、早期类似于胃溃疡或胃炎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病已被公认为前期病变。
如何预防胃恶性肿瘤?
一、调整饮食
少吃盐。高盐饮食可破坏胃黏膜的黏液保护层,使胃黏膜裸露而易于损伤及接触致癌物,因此应将每日的盐摄入量控制在10g以下,以6g左右为宜。
少食亚硝胺类食品。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公认的导致疾病的物质,也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亚硝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腌熏类食品当中,预防疾病就要少吃此类食品,以免病从口入,危害自身。
多吃水果及黄绿蔬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有着阻断胃内亚硝胺合成的作用。减少人体内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含量,就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预防。
多食牛奶及奶制品。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胃部黏膜上皮的修复,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能够降低病发率。
二、积极预防胃部病变
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在胃内能产生氨来中和胃酸,将胃部中的硝酸盐进行碱化, 提升人体内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含量,人体内亚硝胺类化合物含量过高,就会增加病发率。预防就要注意饮食、饮水方面的卫生,定期去医院检查,以避免自身感染到幽门螺杆菌,引发疾病出现。
积极治疗胃部疾病。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肠化生、恶性贫血及做过胃部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的残胃等,都有癌变的危险。因此要重视诊治胃部疾病,预防疾病发生。
三、增加活动锻炼
每天运动半个小时,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免疫能力的增强就能降低罹患癌症的几率。积极进行运动还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对于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
来源:淄博世博高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