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肿瘤患者的“生命线”
世博高新医院血液肿瘤科
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患者来说,确诊后所要面临的治疗是多种多样的,都离不开PICC等中心静脉通路的应用。PICC作为恶性肿瘤患者最常用的血管伴侣,可以减少含碘对比剂对血管的损伤,同时还能减少患者之后被反复穿刺的可能。当然,PICC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不仅仅针对于肿瘤患者,对于患有慢性病或长期输血、输液的患者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让患者便捷享受高质量的静脉穿刺置管护理服务,解决“置管难、维护烦”的问题,是血液肿瘤科的责任与义务。据了解,世博高新医院血液肿瘤科医护团队至今已累计完成近百例困难静脉置管,为患者搭建了救命的通路。
什么是PICC?
PICC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一侧手臂的肘部或上臂的浅静脉置入,然后沿着静脉走向最终到达接近心脏的大血管内如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PICC患者
血液肿瘤科患者张女士,因外周静脉条件较差,术后需大量补液,但患者情况特殊,不能配合穿刺颈内静脉置管。为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血液肿瘤科医护人员为患者行床旁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PICC不仅考验操作技术,更对其心态与手法提出更高要求,在医护人员的协同下成功为患者完成置管工作,整个置管过程体现了血液肿瘤科医护团队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彰显出MDT模式在疑难危重患者救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PICC的优势
1.减少频繁穿刺静脉的痛苦,保护患者外周静脉
2.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3.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影响
4.化疗患者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
5.保留时间长,导管最长可留置1年
6.可由护士在病房置管,无需缝针固定
使用PICC置管后,化疗药物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后,被迅速稀释,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上肢血管网,解除了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利于全程静脉化疗。目前PICC在血液肿瘤科的开展广泛应用,无论是抢救危重病人,还是肿瘤病人的化疗及静脉高营养等,均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及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方便输入各种药物,受到病人的认可。
总而言之,化疗患者接受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和组织,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并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疾病恢复。今后,我院也将在PICC的应用领域中不断探索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方法,使用将更得心应手,PICC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PICC导管院外健康指导
01
每周到医院进行冲管,换贴膜等维护,如出现前面所讲的异常情况立即回医院处理
02
注意个人及家庭卫生,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开各种感染因素
03
维护、治疗时请携带PICC管护理手册
04
若不能及时回置管医院进行维护,请到当地正规医院由专业护士进行后期维护
置管后三行五不准
√ 淋浴
√ 一般家务:如扫地、洗碗
√ 手臂一般活动:弯曲、伸展,如吃饭、写字
× 盆浴、泡澡
× 衣服袖口不宜过紧,以免穿脱衣服时把导管带出
× 大范围的手臂旋转活动,如游泳,打球等
× 牵拉导管,或随意推送导管,变动导管位置
× 带管的手臂过度用力,提重物
科室介绍
世博高新医院血液肿瘤科是以血液病、风湿免疫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等为主的医院优势科室之一,常规开展骨髓细胞学、病理学、造血祖细胞培养、白血病免疫分型等血液病、风湿免疫病的实验技术及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学科带头人毕作木的带领下相继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轰击”疗法、诱导细胞调亡疗法、脐血疗法及生物调节疗法、单克隆抗体治疗再障、脾脏介入治疗血液病、恶性血液病靶向治疗、血浆置换、骨髓活组织检查、血小板功能检测等填补省市空白的新技术30余项,外地患者慕名来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技术效益。血液病的诊治水平处全市领先地位。尤其近期开展的动脉介入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及脑出血、脑梗塞等技术,填补省市空白。
来源:淄博世博高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