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苗露 王盛利 通讯员 毕晓世淄博报道:近日,记者慕名赴淄博橘源堂国医馆采访,企望亲身感受橘源堂八代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但是,在与橘源堂国医馆馆长郑晓辉的交流中,总有一件10多年前的事情令他难忘……
2009年12月的一天,一位老人在门外对着橘源堂的牌匾仔细端详。老人西装革履,头戴礼帽,胸口别着一枚红花别针,双手杵着拐杖。他本想用一只手开门进屋,却碍于双手颤抖,腿脚不稳,踌躇于门前。刚接诊完病号的橘源堂国医馆馆长郑晓辉见状,马上快步到门口搀扶老人进屋坐下,倒上一杯热茶,让老人饮用。老人用一口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说:“我不在本地,住所湿气大,每到寒暑天总是腰腿疼,想请郑大夫为我诊断一下。”
郑晓辉掀起老人的裤腿,几道触目惊心的伤口映入眼帘。根据多年行医经验,郑晓辉明白,这种创伤在寻常人身上不可能见。于是他关切地问道:“这是老伤呀,都几十年了吧?”老人笑着连连摆手,看着自己的一道道伤口:“嗯,是啊,都是老伤了,这是解放战争打上海那时候留下的,部队走得急没注意感染了;这是打福州的时候留下的……”听着老人娓娓道来的叙述,郑晓辉一下子愣住了:“真没想到,这位气度不凡的老人竟然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
郑晓辉赶忙为老人号脉诊断。经诊断,老人腰部感觉疼痛沉重,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郑晓辉为老人开了散寒祛温、温通经络的中药,补肾益阳。在得知老人不便携带煎煮后,郑晓辉便又主动为老人代煎中药。
诊断结束后,郑晓辉主动提出为老人免费针灸施治。老人听后连连摇头:“我有退休金,不用不用!”郑晓辉赶忙回答:“您是老英雄,为国家付出奉献这么多,我们晚辈为您义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是应该的。”撸起老人裤腿,郑晓辉手持银针,找准穴位后,快速破皮,针至痛止。老人惊讶地感叹道:“你的针法竟然没有一丝疼痛的感觉,真厉害!”
针灸期间,老人向郑晓辉讲起了他的故事。原来这位老人竟然是《金门之殇》一书的主人公——赵保厚先生;作者为李善惠,其岳父与本书主人公赵保厚是叔侄关系并同在登陆金门岛的部队,更钟情于60年前发生在金门岛上的那段历史,也助成此书。赵保厚老人曾是“华东野战军三级人民英雄”,曾参与了解放战争莱芜、济南、孟良固、上海等重大战役。
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的9000余名解放军官兵扬帆渡海,夜袭金门岛。他们抢滩登陆,鏖战三天,因为情报的失误,导致9000人进攻部队对抗50000人防守部队,后继无援,寡不敌众,最终全部悲壮地喋血金门岛。244团是攻金第一梯队的主攻团,一营医务员赵宝厚亲历了金门登陆战。战前他是“华东野战军三级人民英雄”,战后他被列入战斗失踪人员名单。原来,他在金门被俘后,先后在金门和台湾漂泊了60余年,演绎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1954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赵保厚。2012年,他把亲自经历金门之战的作战过程和自己在金门、台湾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坎坷经历,整理成了口述史——《金门之殇——来自台湾的一位参战老兵亲口讲述的历史》。对于幸存者赵保厚而言,这场战斗不是仅用文字勾勒和描述那么简单,而是活生生的永久记忆。记忆中的惨烈战斗、那割舍不断的战友情、思乡绪、爱国心,化为深沉的文字,字字惊心,催人泪下……
自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之后,赵保厚老先生几乎每年都来大陆省亲。这次正是来到淄博市桓台县看望老朋友,因身体不适,经朋友介绍来到橘源堂问诊。经过两个星期的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赵保厚老先生的腰腿疼痛有了明显好转,已经完全可以脱离拐杖走路。
待离开大陆时,赵保厚老先生专门到橘源堂国医馆与郑晓辉博士道别。老人紧紧地握住郑晓辉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我回到台湾,一定给您写信,希望您能回复。”
自此10余年,赵保厚老先生与橘源堂以及郑晓辉博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人在台湾时,每逢佳节便会寄信问候,若是定下省亲日期,老人也会认真地提前在信件里约定。无论每次回大陆省亲时间长短,他都会来到橘源堂坐一坐。老人常说:“我人老了,亲朋好多都不在了,回大陆来就像是落叶要归根。”橘源堂已成为他内心乡愁的一部分,寄托着这位耄耋老人的深厚情感。
2020年秋天,从台湾传来噩耗,赵保厚老人驾鹤西去,享年90岁。赵保厚对故土爱得深沉,对橘源堂铭记在心。在淄博桓台,郑晓辉对赵保厚终究没能魂归故里,不胜哀伤,一直耿耿于怀……
至今,赵保厚老人发自台湾的那封来信还一直在橘源堂历史文化展厅里珍藏着。
编辑:王盛利
责编: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