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博高新医院透析中心成功接收并顺利为一名特殊透析患者进行了首次治疗。这名患者携带有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这一特殊透析通路对医护人员的穿刺技术和护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经过透析中心前期的精心准备、反复培训与深入研究,整个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病例摘要
患者,女,41岁,2年前因乏力、纳差就诊于其他医院,查血肌酐600umol/L住院接收治疗。1个月前,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血肌酐1200umol/L开始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并行右前臂动静脉造瘘术。
初步诊断:1.尿毒症 肾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2.ANCA相关性血管炎
透析治疗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替代血管通路,其构建复杂且维护难度大,尤其考验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相比传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G患者往往需要更加精细和专业的护理,以确保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前期准备阶段,透析中心积极开展实战培训,医护人员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了AVG的穿刺技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以及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制定,为患者的顺利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份,透析中心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完成了患者的首次透析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透析参数,确保治疗过程平稳无虞。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专业技术和细致服务表示高度赞扬和感激。
健康科普
1、什么是AVG?
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是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故需要建立人造血管内瘘。半永久和临时置透析导管虽可以维持治疗,但透析导管使用到一定时间需要更换,不仅存在堵塞、感染和脱管的危险,还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
人工血管内瘘主要材料是聚四氟乙烯,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一段人工合成的血管埋置于皮下将自身的动脉和静脉搭桥结合。为了穿刺与日常护理的方便,多数人工血管建立于上肢前臂部位,走形多呈“U”型,已经成为了更多慢性肾脏病终末期透析患者的选择。
2、AVG的适应症
利用自身血管无法建立自体内瘘者,包括:由于反复制作内瘘使上肢动静脉血管耗 竭,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银屑病等使上肢自身血管严重破坏,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用移植血管搭桥。
3、日常护理
1、观察造瘘侧肢体有无肿胀、手指有无皮肤苍白,人工血管沿皮肤走行处有无渗血、肿块以及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
2、人工血管走行处有无震颤的感觉。
3、当开始使用AVG时,一定要注意每次透析前保证手臂的清洁,上机前要用肥皂水清洗内瘘侧手臂3次,如果有涂抹的药膏,也要清洗干净,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
4、建议肾友们使用棉球或纱布轻压直至出血情况完全消失(通常20到30分钟)。
最后,建议肾友们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AVG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血管动静脉内瘘可能的狭窄,才能及时处理,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