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发作时虽不会危及性命,但却往往令患者生不如死。近期,65岁的张先生被三叉神经痛折磨多年,2月份来到世博高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张先生彻底摆脱了纠缠多年的病魔。
据悉,张先生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疼痛,最初误以为是龋齿引起的牙痛症状,多次就诊于口腔科,但是疼痛症状不仅没有缓解,甚至一天天加重。每次疼痛呈阵发性,刀割样剧痛,持续时间不等,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偶尔几个小时,有时一天内多次发作。曾服用卡马西平,但疗效不佳,剧烈的疼痛给他的心里蒙上了巨大的阴影,让他也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想求解脱。
过完年后,随着发病频率越来越高,张先生听说世博高新医院可以进行微创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遂在家人陪同下慕名前往。神经科专家指出:因为有血管压迫了右侧三叉神经,长期服用卡马西平,疗效不佳,如果想要根治,需立刻行右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2月初,神经科顺利为张先生实施了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中专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以耳后纵向小切口、小骨窗,乙状窦后入路,迅速、准确地识别了责任血管,在神经内镜清晰、广角的视野下,凭借精细的操作,以最小创伤,达到了最充分的神经减压效果。术后患者右侧面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咀嚼障碍得到改善,未遗留面瘫等并发症。
何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发作性剧痛为主要表现;女性略多,多在中年后起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疼痛部位常位于单侧,右侧多见;分布以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分布区最常见,单纯Ⅰ支痛者少见。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在40岁以上发病,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三支多见,亦可两支同时受累。疼痛以面颊、上下颌或舌最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为敏感,轻触即可诱发,故有“触发点”或“扳机点”之称。疼痛可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并有面红、流泪和流涎,称痛性抽搐。严重者洗面、刷牙、说话、咀嚼等都可诱发,以致不能做这些动作。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至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痛次数较少,以后多增加并加重。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数天、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亦可数天至数年不等。一般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来源:淄博世博高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