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代需要精神,精神需要传承。
新华医疗于1943年创建于胶东抗日根据地,由抗战时期胶东军区卫生部“器械组”发展而来,由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批示成立,是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红色鲁企”。目前,新华医疗已发展成为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双龙头”企业。时光荏苒,代代相传,回望新华医疗的漫漫征途,从一把简单的手术剪,到智慧化消毒灭菌整体解决方案、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智能环形在线自适应放疗系统以及BFS等高端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沉淀了数不清的“新华医疗故事”,“新华精神”引领一代代新华人向光成长。
传承的意义在于更替、继承,将前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文化等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后代,并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而红色传承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基因根植于中国革命和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为大力弘扬“新华精神”,深入探寻新华医疗的血脉之源,速豹新闻网联合新华医疗重磅推出“新华医疗故事”专栏,聚焦新华医疗杰出人物、发展历程,深情讲述他们用血汗、用忠诚、用智慧续写的新华医疗故事。让这一抹红,穿越时空的隧道,绘制一幅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壮丽画卷,让“红色新华”精神在新时代闪耀光芒。
器械部支援孟良崮战役的同志合影,图为1963年8月补拍的纪念照片
器械部工人曲进贤(左)在进行电镀生产
速豹新闻网苗露 王盛利 通讯员 李士龙淄博报道:沂蒙山的“崮”,像大地戴上的平顶帽,沉默地矗立在时光里。孟良崮,七十二崮中最响亮的名字,不仅因杨家将的传说,更因一场扭转乾坤的血战——1947年孟良崮战役。
70多年后,一群身着“新华医疗”工装的身影,一次次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他们在纪念馆里凝视旧照,在纪念碑前献上花篮,在烈士墓前庄严宣誓。每一次“锤炼党性修养 塑造过硬作风”的主题党日活动,孟良崮都是必到之地。这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寻找根脉——因为新华医疗的名字,曾与这场战役的胜利紧紧相连。
时间倒流回1947年5月。沂蒙山区战云密布。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这支号称“御林军”的王牌部队,在师长张灵甫率领下,孤军冒进,被我华东野战军重重围困于孟良崮及其周边狭小区域。一场决定华东战局的惨烈厮杀拉开序幕。蒋介石急令周边十万大军火速驰援,企图“中心开花”,内外夹击我军。前线每一分每一秒,都浸泡在鲜血与硝烟之中。
手术刀,就是战场上的另一条生命线。枪林弹雨下,伤员激增,战地医院的手术器械消耗巨大,几近枯竭。就在这时,一道十万火急的命令,穿越战火,传到了位于胶东解放区的新华制药厂:“紧急生产支援孟良崮前线!普通医用镊13000把,骨锉、骨锯、骨凿、止血钳、手术刀剪……共计36000余件,刻不容缓!”
命令如同惊雷,炸响在器械部的上空。36000多件,这几乎是平时三个月的工作量!前线在流血,战士在牺牲,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胜利!
“干!拼了命也要干出来!”器械部主任蔡锦章的声音斩钉截铁。全厂瞬间进入战时状态。木工组的锯声日夜不停,白铁组的敲打声密如疾雨。而其中,电镀是确保器械光亮、防锈、耐用的关键工序,更是卡在时间咽喉上的瓶颈。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电镀组组长——曲进贤。
曲进贤,一个名字朴实却肩扛千斤重担的汉子。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等待电镀的半成品器械零件,他深知每一件都关乎前线战士的生死。常规的轮班?不行!吃饭睡觉?太奢侈!他猛地一跺脚,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动容的决定。“把我的被褥搬进来!”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朴素的行动。曲进贤卷起铺盖,直接住进了弥漫着刺鼻铬酸气味的电镀工作室。狭小的空间里,电镀槽液咕嘟作响,灯光彻夜通明。困极了,他就在角落的木板或凳子上裹着被褥打个盹;饿极了,就啃两口冰冷的窝头。眼睛熬得通红,双手被药液浸泡得发白发皱,甚至溃烂。
“老曲,歇会儿吧!”组员们心疼地劝他。
“不行!”曲进贤抹了把脸,声音嘶哑却坚定,“前线等着救命呢!咱们多镀一件,说不定就能多救回一个兄弟!”
三个通宵!曲进贤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了工作室。电镀槽的微光映照着他疲惫却异常专注的身影。困意如潮水般一次次袭来,他就用冷水狠狠浇头,或者用力掐自己一把。他的脑海里没有别的,只有那些冰冷的金属件如何在药液里翻滚、沉淀、变得光亮如新,仿佛能看到它们正被送到战地医生手中,切开伤口,夹出弹片,止住奔涌的血流……
他的行动,点燃了整个电镀组,乃至全厂的斗志。组员们主动延长工时,相互顶替,人歇机器不歇。木工组、器械组、白铁组……所有环节都开足了马力。整个新华医疗厂,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却同样紧张激烈的战场。机器的轰鸣、工具的敲击、急促的脚步声,汇成了一曲支援前线的激昂战歌。
二十天!仅仅用了二十天!当最后一批闪着寒光、符合标准的手术器械打包完毕,装上驶往前线的马车时,整个新华医疗厂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和泪水。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对前线战友最深沉的爱,硬生生“啃”了下来!
消息传到华东野战军,军区卫生部特令嘉奖新华医疗,记集体二等功,并授予锦旗一面。而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的突击战中,那个把被褥搬进工作室、连续奋战三个通宵的电镀组长曲进贤,荣立个人二等功。他枕着硝烟入眠、与药液为伴的故事,登上了胶东军区卫生部主办的《健康报》,成为激励更多军工战士的榜样。
编辑:王盛利
责编: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