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淄博频道>内容详情

【新华医疗红色故事】挤牙缝抗美援朝,捐出沉甸甸的7元8角钱

2025-11-11 15:10:1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时代需要精神,精神需要传承。

新华医疗于1943年创建于胶东抗日根据地,由抗战时期胶东军区卫生部“器械组”发展而来,由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批示成立,是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红色鲁企”。目前,新华医疗已发展成为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双龙头”企业。时光荏苒,代代相传,回望新华医疗的漫漫征途,从一把简单的手术剪,到智慧化消毒灭菌整体解决方案、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智能环形在线自适应放疗系统以及BFS等高端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沉淀了数不清的“新华医疗故事”,“新华精神”引领一代代新华人向光成长。

传承的意义在于更替、继承,将前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文化等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后代,并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而红色传承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基因根植于中国革命和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为大力弘扬“新华精神”,深入探寻新华医疗的血脉之源,速豹新闻网联合新华医疗重磅推出“新华医疗故事”专栏,聚焦新华医疗杰出人物、发展历程,深情讲述他们用血汗、用忠诚、用智慧续写的新华医疗故事。让这一抹红,穿越时空的隧道,绘制一幅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壮丽画卷,让“红色新华”精神在新时代闪耀光芒。

速豹新闻网苗露 王盛利 通讯员 张衍钊 李士龙淄博报道:1950年初,上海遭遇了严重的困难。国民党飞机的“二·六”大轰炸,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破坏:工厂倒塌,发电厂被炸毁,数万人无家可归。

全国总工会发出号召,希望全国工人阶级发扬互助精神,尽自己所能,积极捐款捐物,帮助上海的工友渡过难关。各地工人积极响应,踊跃捐献,一场全国性的援助活动迅速展开。在党员的带动下,新华医疗的车间瞬间沸腾起来。原定捐献35套棉衣的计划被迅速刷新:青年女工连夜踩动缝纫机,单衣一件接一件摞成小山,徒工们把省下的饭票换成零钱塞进捐款箱……最终,130套单衣、15套棉衣和两件大衣,连同近500万北海币,带着新华医疗职工的体温汇向黄浦江畔。他们还开展了“每名职工进行一天义务劳动和发慰问信慰问上海失业工人”等活动。

当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后,全厂职工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的号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在新华药厂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职工中进行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美蒋条约、保家卫国教育,以及反对原子弹战争的签名运动。大家表示,“保卫胜利果实,决不受二茬罪”“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在此基础上,全厂积极响应“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号召,组织开展了增产节约、爱国生产竞赛及创模范运动。大家纷纷订立爱国公约,“把工厂当战场,以机器作刀枪”,努力增加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

一呼百应之下,铁皮捐款箱被硬币和纸币塞得满满当当,95,958,919元旧币约合新币9595.89元。数字背后,是1231人次滚烫的心。

经查询厂志发现,1950年全厂工人月平均工资只有22.3元,那时候物质条件极端匮乏,养活一大家子人已是极为不易,平均每个人又从牙缝中挤出了7.8元钱,算起来平均每人捐出了月工资的三成还多。如今看起来人均7.8元的捐助并不多,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很多家庭两个月都攒不下这些钱。

支援的热浪催生出更炽烈的创造。为给前线筹集资金,厂文艺队将歌剧《王秀鸾》搬上街头。博山矿区的土台子上,汽灯照亮了妇女们勤劳坚毅的脸庞。“自力更生”的唱词响彻寒夜,观众席里的硬币如雨点般落入募捐筐。后台,女工们指缠胶布飞针走线,41个慰问袋渐渐饱满:针脚细密的鞋垫、手帕包裹的炒面、写满稚拙祝福的信笺……小小布袋盛装的,是山河同心的赤诚。

几位老党员、老工人回忆说:“那时,全厂的干部职工都非常关心前线的作战情况,只要在报上看到抗美援朝战场上发生的重要消息,职工们都要制作成黑板报进行宣传。”当时,新华药厂承接了朝鲜战场上急需品的订货——突击生产由102件外科手术器械组成的医疗器械包和普通手术器械。为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厂里开展了班组与班组、个人与个人,挑战应战生产竞赛。“那时候,我们就想着国家的事、部队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必须把它干好!”

从1950年到1953年5月,器械分厂的生产计划接受中央订货,产品大部分供应抗美援朝军需。图为建国初期电镀生产场景。

从支援上海到支援抗美援朝前线,从山东的车间到朝鲜的战壕,新华医疗工人们的双手,曾为上海工友缝过棉衣,为志愿军生产过医疗器械,后来又继续制造新的工具。

车间墙上的标语渐渐淡去,新华医疗的产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但人们不会忘记,在1950年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新华医疗的机床声,和上海的纺织机声、朝鲜战场的枪炮声,曾经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共同转动。

现收藏于开滦集团博物馆中抗美援朝战地医院使用过的新华医疗生产的手术器械。

编辑:王盛利

责编:苗露

速豹新闻网编辑: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