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淄博频道>内容详情

淄博:热心追寻“八路妈妈”刘国先

2025-04-21 21:46:1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阳春三月,春寒料峭。3月19日早 9:00,在淄博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文化传承保护服务队队长王道成、副队长张正谨带领下,队员刘发武等5人,汇总各方面信息,从淄博艺术城前往淄博市烈士陵园寻找“八路妈妈”刘国先的信息。在淄博市烈士陵园和周村区南郊镇各级领导同志的帮助下,终于找到失联50年“八路妈妈”的线索。

据桓台县党史资料显示,“八路妈妈”原名张希英,参加革命后因长期受“党优先、国家优先”的教育,化名刘国先,曾改名张光萍。刘妈妈1903年出生于现在的高新区卫固村。17岁那年,被卖给张某某为妻,由于她的反抗,不到1年就离了婚。1932年,29岁的她被迫嫁到了面窝村,成了60多岁刘瑞霖的妻子。嫁到刘家之后,刘国先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干在前面,靠自身勤劳智慧,把刘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刘家虽是地主家庭,但刘妈妈经常施舍穷人,和睦乡亲,在村里人脉很好,很得人心。

1937年秋,刘妈妈积极参加“抗敌后援会”,主动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开展“民运”工作。是年底,“黑铁山起义”时她又积极响应,主动参加,是参加“黑铁山起义”仅有的几个妇女之一。

黑铁山起义后,党组织和军队经常入驻乌河岸边的面窝村。刘妈妈深受党组织和军队的影响,从内心认为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是解救穷苦百姓的,于是动员全家把家里的湖北造大枪6支和部分子弹交给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3和第4支队;20多支抬杆、土炮也交给本村民兵(自卫团)。不仅如此,刘妈妈还主持拿出家中的大批粮食、钱物支持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3和第4支队。她曾多次牵着驴为八路军送粮送物,更是把院后河边百多棵合抱粗的柳树卖掉,捐款支援抗日游击队和革命同志开展工作。她曾是开国中将杨国夫和张岚革命伴侣的介绍人,结婚那天,她腾出自家的房屋为杨司令夫妇举办简易婚礼,受到大家的好评。刘妈妈的义举受到廖容标、马耀南、赵明新、孙焕文、李铁峰等部队领导和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战士们的高度评价。在那艰难困苦的抗日岁月,她带头捐献的这些武器让部队如鱼得水,力量得以壮大。

1938年,35岁的刘国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奉命在面窝村秘密发展党员并成立了党的支部,由她担任党支部书记。平日里,她动员妇女们做军鞋、缝军衣,帮助村里收军粮,举办民兵训练班,宣传抗日思想,为革命培训后备力量。干部战士因作战、转移、休整经常到刘妈妈家里做客,刘妈妈像亲人一样招待他们,衣食住行都想的非常周到,干部战士亲切地称呼刘国先为“八路妈妈”。

刘妈妈参加和帮助黑铁山起义,招来了鬼子和汉奸的仇恨,敌人千方百计捉捕、打击她,仅其在家就有三次遭到敌人围堵。刘妈妈临危不乱,多次借助井中地道机智逃脱。这条地道是刘妈妈趁夜深人静时悄悄挖掘的,他人鲜有知晓。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中共长桓临益四边县委的领导,书记孙铁民、县长李铁峰,黑铁山起义的领导马耀南、廖容标、赵明新、杨国夫、张岚及马兢生、张精忠等八路军干部战士30余人,在不同的时期时段都从她家井中地道逃生过,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1947年春,按照党中央部署,杨国夫司令员率领山东七师挺进东北,解放哈尔滨后,刘妈妈紧随部队后勤转战至大连工作,后又调往德州。新中国成立后,刘妈妈因投身革命,一直没有儿女,孤身一人。1971年离休后,刘妈妈回到张店定居休养,1976年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淄博市第二人民医院。老战友子女代表张正谨先生跟随父亲多次去刘妈妈住处和医院看望,还有乡友之后刘发林先生也多次到家中和医院照顾看望。自1976年后,刘妈妈再无任何信息。

乡亲们苦苦寻找刘妈妈50年,文化传承保护服务队也苦苦寻找了5年,先后到淄博市民政局及张店区、临淄区、周村区、桓台县、沾化县民政局相关部门寻找线索,均没有任何信息。2025年,服务队综合各方情况,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刘妈妈的信息,完成了一件乡亲们苦盼50年的大事。这也是蛇年初春,服务队办的第一件大事。刘妈妈因不是烈士且没有亲人,骨灰长期无人认领。(此重要消息是由杨国夫旧居和中共长桓临益四边县委旧址纪念馆馆长毕以付先生提供,表示感谢!)

下一步,淄博高新区准备研究刘妈妈的骨灰安放处,让刘妈妈入土为安、叶落归根。(王道成)

速豹新闻网编辑: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