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消息(记者叶涛 苗露)养老关乎当前,更关系长远。当深入淄博村居、养老服务机构,你会发现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民生养老工作,把品质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让淄博市老年人有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把养老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紧扣老年人需求,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
淄博市民政局按照“一体化设计布局、一体化资源投放、一体化管理引导”的原则,从“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撑、高端有选择”三个维度,围绕培育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圈,从规划设计、框架构建、要素支撑、社会参与、共联共享等方面进行通盘谋划,整合养老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健康资源,统筹优化各类养老资源配置,打造养老服务升级版。
截至目前,淄博市建成148家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293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85%,19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让日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585处农村幸福院为农村老人提供助餐等多种养老服务,6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智能化支撑,3.2万张床位提供养老照护服务,216处长者食堂每月服务老人达15万人次。以上各项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中,以长者食堂为例,计划今年底建成318处,基层养老服务网络越织越密,承载支撑能力越来越强。
在淄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为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淄博样本”。
依托“长者食堂” 构建多元助餐体系
数据显示,淄博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09万,占淄博市总人口的23.24%,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老龄化形式严峻。
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纪后,一日三餐成了大问题。如何让109万老年人有更加幸福的晚年,淄博将建设“长者食堂”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长者食堂”建设被列入淄博市重大民生实事。淄博市民政局、淄博市财政局、淄博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长者食堂”建设不断提高养老助餐服务水平的意见》,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参与“长者食堂”建设的积极性,更好地满足城乡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指出,按照“15分钟生活圈”的标准在城区和条件成熟的农村进行规划布局,并对60周岁老人与助餐服务机构实行补贴。
临近中午,家住张店区新华街社区67岁的陈红明老人放下手中的扑克牌,向长者食堂走去。从早上至现在,他在民康宜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经进行了听讲座、下棋、打扑克等多项活动,别提多快乐。
“每天都这样,花几分钟时间从家里走过来,在这边娱乐放松,到了中午就与其他老人一起在这吃饭,政府补贴2元后,一顿饭只花4元钱。”陈红明介绍,自从社区配建了养老服务中心,他每天都来,既能缓解独自在家的寂寞,又能解决吃饭问题,真的很舒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淄博市民政局按照“城区先行、农村跟进,示范引路、加速铺开”的路子,加快长者食堂建设。在城区形成了“专业服务组织+长者食堂”“餐饮店+长者食堂”“社区日间照料+长者食堂”3种模式,在农村主要是“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模式。目前,淄博市已建成长者食堂216处,在完成年初95处计划的基础上加大扩面工作,预计年底将达到318处,给群众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此外,群众就近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专业的健康讲座加助餐的养老体系日趋完善,民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预计两年时间可以在城市社区实现助餐服务全覆盖,在农村建成助餐服务网,让淄博109万老年人就餐无忧,享幸福晚年。
完善分层服务网 把服务阵地建在家门口
探寻淄博城市养老服务体系路径不难看出,以“养”为媒,淄博把提升养老质量与优质养老资源进行了深度融合。
近年来,淄博市民政局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在城市完善分层服务网,加快城市嵌入式居家养老,将优质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先后推动张店宁智寓和养老服务公司、博山孝之源养老服务公司、桓台家豪养老服务公司等本地养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国内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引进力度,促进青岛中康、江苏悦华、南京九如城等在淄博落地扎根。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习惯于在所住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里,开启幸福晚年模式。家住博山区城东街道80岁的刘女士患有偏瘫,老伴也身体不好,儿女忙于工作和生活,不能陪伴照顾,老两口在家吃饭都成了问题,常常买饭吃,于是老两口商量着住进社区附近的养老机构。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护,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比在家时发生了很大变化,儿女也更安心工作了。
“以前我和老伴聊天的时候,常常犯愁,现在住进养老机构,自己的身体好了,孩子还能安心工作,我的心里可算踏实了。”刘女士说。
为保证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淄博连续4年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抓好服务质量排查整改、管理服务规范,148家养老机构基础性指标全部达标。
今年,高青常家、桓台马桥、周村王村多方筹资2亿元,计划新建改建3处养老服务中心,面积4万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
经过努力探索,淄博正在走出一条养老服务集团化、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的路子。
“一站一点一队伍” 织密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多元化保障农村养老模式成为新趋势。
针对农村养老资源分散、薄弱问题,淄博市民政局加快构建基础保障网,抓好养老资源下沉,依托农村幸福院、乡镇敬老院等养老设施,丰富老年人生活娱乐载体,全力织密基层养老服务网。以临淄区为试点,打造“一站一点一队伍”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累计服务老人24万余人次。
近日,临淄区众爱长者养护中心主任王桂英像往常一样,来到47岁的孙俊亭家中,给他进行日常的照料,并唠起家常。
“多亏了王大姐,之前我的身体患上了疾病,靠着他们的养护,目前好多了。”
王桂英介绍,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养护中心已经构建了“一站、一点、一队伍”的服务网络,即在镇、街道设立服务站,在社区、村居设置服务点,点上有跟踪服务队,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行“周边、身边、床边”三边照护,真正把照顾服务做到了老人的周边、村边和床边。同时,中心还为老人们提供助餐助浴、助乐助购、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
在临淄,像这样的中心在镇(街道)设服务站的有12个,村(社区)服务点436个,每个服务点设立1-5人的跟踪服务队。截至目前,有稳定工作人员200余人、在册灵活服务人员1360人。
同时,淄博市民政局还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公办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进行整合改造,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县级特困人员供养中心。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三年改造计划,推动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整体环境和服务质量优化提升。
今年以来,对博山和沂源等南部山区,临淄南部、淄川东南部山区,桓台北部、高青黄河滩区,推行“救助+供养”模式,“多镇一院”建设中心敬老院或者区域性养老中心,对2000余名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提高农村特困老人兜底养老水平。目前,淄博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近70%,居全省前列。
当下,在养老事业不断加码完善的淄博,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对幸福晚年的美好期待。
智慧居家“享老” 孝能通“一键”搞定
如何让老年人居家即可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
近年来,淄博市民政局坚持以信息化为抓手,加强建设“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以此破解居家“享老”的难题,让老人尽情享受智慧生活带来的便利。
通过“一个中心服务一座城市、一个站点服务多个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模式,以社区为基础,先后建成养老服务平台6处,发挥“互联网+养老”信息技术手段,线上整合社区服务资源,线下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实现了日常服务、文体娱乐、日间照料、医疗康复、远程看护、志愿服务等六大服务功能,满足社区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的服务需求。
在这一方面,博山区将孝文化与养老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培育发展品牌连锁养老企业孝之源养老公司,以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助力健康养老发展,打造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智慧健康养老新模式,被国家工信部、民政部等认定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
今年67岁的陈奶奶,家住博山区城西街道,因身体不好,平时生活不便。
但是,快捷贴心的手机APP“孝能通”,让她的晚年养老生活带来了幸福。
“有什么需求,手机一点,不大一会他们就来了。”陈奶奶表示,平时康复理疗、送餐、收拾屋子等工作,都是孝之源养老公司的工作人员帮忙完成的,这样的养老服务就是好。
“孝能通”是孝之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产品,具有大数据存储、五级分配、可视化管理、大数据分析、服务派单、紧急呼叫、精准定位、志愿服务、在线商城、万物互联等十大功能。手机一点,轻松实现家庭陪护、家庭保洁、健康指导、助餐助浴等100多项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累计接听电话13万个,服务老人和家庭超过6.8万户、10万人次。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当下,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升级,淄博全面步入“智慧养老”的时代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