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淄博频道>内容详情

【高青】这就是淄博|黄河安澜 高青担当

2021-12-09 09:41:3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速豹新闻网消息(记者 叶涛 苗露 特约记者 王克军)水润高青,黄河在这里拐过了第九道湾,注入渤海。

据文献资料记载,从先秦时期到解放前约三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达1593次,重要的改道达26次,最终形成了北线、东线、南线三条主干河道。高青作为东线河道的主流,承载了山东文明的记忆。

12月6日,记者来到高青安澜湾,感受到过境高青长达45.6公里的汤汤黄河正从容奔流,足以让一颗澎湃之心沉静下来。

“从容”意味着顺畅,更意味着高青不懈地坚持:让流经高青的千年黄河,有了安澜的担当。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据悉,10月18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分析研究前三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突出重点提出九个“着力”,其中之一正是“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狠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推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沿黄地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高青县作为淄博市唯一的沿黄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推进成效喜人。

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以打造黄河安澜示范带、沿黄绿色发展先行区、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统筹谋划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高青的做法是:一是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工作,聚力生态治理,打造绿色之城。二是放大黄河、富锶温泉、湿地等资源优势,做活水文章,聚力文旅融合,打造滨河魅力之城。三是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聚力重大基础设施,打造融合发展之城。四是着眼于主导产业培育、黄河三角洲药谷高端规划、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双招双引”、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等,聚力产业兴县,打造活力之城。五是通过做大做强高青黑牛和奶牛“两头牛”产业、加快实现标准化种植、推进合村并居、做好黄河摊区迁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聚力乡村振兴,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生态保护:“水”活于“通”

2020年以来,高青县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突出水体特色,实施城乡绿道网项目,以“城乡绿道”串联“水绿高青”。

骨干河道的清淤治理,使得高青县初步形成了以全县干渠为骨架、以城乡河道为脉络,总长100余公里,贯通九个乡镇(街道)的河流生态格局,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现代化全域公园城市,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打下坚实基础。

城乡绿道网项目配套规划100余公里生态长廊,改造沿河绿道50余万平方米,打造367.85万平方米沿河生态区,片林式种植国槐、金枝槐、西府海棠、垂柳等乔木4.5万余棵,在道路河流交汇点、村庄节点适当搭配花草灌木、常绿树种和宿根花卉,形成独特的“袖珍花园”。同时,在河道一侧建设4-5米宽沥青路面,在保证美观的同时兼顾河渠功能性和实用性,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自然优美的生态绿廊。密布的河网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改善,更带来了发展机遇。

“城乡绿道”将高青县田园综合体、农业休闲采摘园、村镇公园有机串联,构建起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产旅融合的产业集群;“水、路、林”三网合一,“田、水、园、林、路”五态共融,强化了防风固沙能力、消除了裸露土地、减缓了河道淤积,增强了发展潜力;同时,推进河流、植被等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塑,基本实现“村村邻水、绿廊环城”布局,打造功能复合、开合有致的滨水空间和“多环共网”的绿色生态屏障,有力促进“人、境、业、城”特色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在“城乡绿道”串联下,以水网为依托,形成一条休闲娱乐的生态观光带,“天蓝、水秀、林绿、景美”的现代化全域公园城市正在形成。天鹅湖国际慢城、千乘湖等天然美景及独具特色的北方水乡——蓑衣樊村都让人感受到高青水通全域之美。

 

淄博频道责编:苗露

速豹新闻网编辑: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