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淄博讯(记者 苗露 沙婷婷 特约记者 闫盛霆)金秋的山区,沁人心脾的空气中弥漫着农作物独有的香气。“这种气息让我找到了久违的乡村味道。”淄川区委党校教师田小鸥来到太河镇桑杭村委,见到村党支部书记孟祥虎,就像老熟人一样。“党校把教师送上门辅导,我这个书记都快变成个‘理论通’了。”孟祥虎说。
一名党校教师咋与一名村书记这么熟悉?“这是我们刀刃向内,倒逼教师接地气的成果。”淄川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传国说。原来,从今年5月起,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党校创新实施校村“送学研助”工作融合机制,派出党校教师深入基层一线,担任村级党组织党课辅导员,党校教师与村党组织书记“结对牵手”,实现短板互补、能力共升,共同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党校作为“特殊学校”,培训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学生”。面对“不一般”的学生,党校教师必须主动了解学员需求、回应学员关切,精心研究课题、专心打磨课程,让学员听得解渴,学有所获,在实践中管用;面对“不一般”的学生,党校教师应主动接近学员,积极与学员互动交流,补强实践经历相对不足的短板,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面对“不一般”的学生,党校教师要设计“不一般”的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单纯的“教师教”的模式,搭建经验分享、案例研究、研讨交流等平台,引导学员相互学习、互相启发。
经过调研,淄川区委党校创新实施了校村“送学研助”工作融合机制,要求党校教师每月驻村不少于2个工作日,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等工作,深入村居一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将结对村作为调研实践平台,积极参与村庄发展各项事务,虚心耐心向实践学,向村书记学,开展“沉浸式”调研,了解农村实际,丰富实践经验,聚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转换能力,培养“不一般”党校教师。机制的建立让党校教师主动从“象牙塔”走出,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做到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基层广阔的天地中,真正把情况摸透,问题找准,思路弄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这门课上下大功夫,练就过硬本领,提升了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校教师迅速做好角色转换,做到了“三入”群众。“身”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间去,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情”入群众,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和授课能力。“心”入群众,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从站在人民的立场,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意见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校村‘送学研助’工作融合机制,党校教师拜群众为师,接地气、通下情,达到了思维有灵气、授课有底气、工作起来有锐气的目的。”孙传国说。
编辑:沙婷婷
责编: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