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淄博高新区召开2021年“品质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动态发布“品质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淄博高新区医保分局副局长李芹介绍医疗保障工作有关情况
李芹介绍,今年以来,淄博高新区医保分局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紧紧服务于淄博高新区“三区一窗口”建设大局,聚力打造“暖心医保”服务品牌,持续推进服务提质、效率提速、满意提升,在升华初心、践行使命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保障供给,稳步提高待遇水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医保工作痛点、堵点问题,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8大项、17小项医保新政,涉及提高大病保险待遇、提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降低参保人个人自负比例、扩大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等惠民措施。自新政落地实施两个月以来,享受待遇2万余人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100余万元。目前,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55万元,门诊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全省最高,大病保险涵盖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有参保人群,最高支付限额达到40万元,戈谢病等3种罕见病最高支付限额达到90万元。
强监管补短板,着力构建系统基金监管格局。采取网格化监管模式,实现基金监管的全覆盖。强化宣传培训,先后两次召开全区基金监管工作会议,组织开展了“学医保法规,护人民健康”学习教育及“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共开展《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解读16场次,累计培训800余人。在全区开展为期8个月的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活动,促进行业自律。对辖区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检查,先后开展多轮次突击夜查、互查工作,共约谈违约定点医药机构15家,暂停医保服务4家。
提升经办水平,聚力打造“暖心医保”服务品牌。一是让环境更“有温度”。对服务大厅布局进行优化调整,设咨询、经办、自助、等待、休闲五个功能区,打造医保“爱心驿站”。二是让服务更“有效能”。推行延时服务、周末无休等制度,设立大厅咨询引导员、巡回服务员、帮办代办员,对办事群众做到主动询问、精准帮助。三是实行经办服务“回访”制度。通过每日现场回访和每周电话回访两种方式,补齐服务短板,提升服务效能,今年以来累计电话回访102人,现场回访551人,征集并有效解决问题10个。四是推动医保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入推进全区医保服务站扩容覆盖,打造区、镇、村“1+5+N”经办网络体系,现已建成医保服务站10家,有效打通了群众享受医疗保障待遇“最后一公里”。
谋改革求创新,打造“智慧医保”新模式。一是深入推进医保业务“网上办”。完善淄博医保小程序,实现医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依托淄博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爱淄博”APP系统,开通医保参保信息变更、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等5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打造高效、便捷、精准的智慧医保新模式。二是全力做好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广泛发动多方力量,利用全员接种新冠疫苗有利时机,进行点对点宣传,加大电子医保凭证推广力度。经过多措并举,全区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72%,位居全市第一位,高新区就医购药进入“码”时代。三是推进省内“一卡通行”。将医保个人账户的适用范围从仅限参保地使用,扩大到在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均可以使用。从7月28日开始,区内129家定点医药机构全面实现全省“一卡通行”。四是扎实推进个人账户家庭共济。通过加快完善硬件要求和数据支持,积极推进全省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试点城市建设。从今年3月份,全区职工参保人通过绑定自己的近亲属,可实现家人在药店购药、医院看病“共用”账户余额,也可以实现异地消费,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减轻。
李芹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医保分局将继续以服务参保对象为中心,以打造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品质民生为目标,聚力攻坚,落实突破,锐意进取,为淄博高新区高质量突破发展贡献应有力量。(徐玥)